经营发展

一、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年平均蓄积净增2亿立方米,年均增加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材蓄积6300万立方米,一般用材基本自给。
    国家储备林建设涉及29个省(区、市)、5个森工(林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个县(市、区、旗)、国有林场(局)和兵团团场。通过“林权抵押+政府增信”、PPP、“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林农”、企业自主经营等创新林业融资模式,引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作为优先方向,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战略合作,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特点,以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平台承贷、项目管理、持续经营,建设功能多样的国家储备林。

二、土地改良与现代农业耕种管收服务

以海水稻育种推广为核心,针对盐碱地改良,开展抗逆性作物的耕种管收服务。截至 2020 年底,已有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建成种子资源库,搜集品种资源 2000 余份, 获批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针对盐碱地改良的技术体系“四维改良法”,经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 100 余项;与华为共建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依托华为昇腾 310 芯片和 IOT 技术构建“九天”、“后土云”智慧农业平台体系,项目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盐碱地现代农业耕种管收服务面积累计 20 万亩。

、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

国各大类型土地上从事农业、林业生产,因地制宜、巩固海水稻优势的同时,探索“农林业+文化+旅游”、“生产+ 生活+生态”、“一产+二产+三产”发展特色和功能体系, 加强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各示范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立体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农林业产业升级,除了在树苗、种子、土地、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上下功夫以外,实现农林业废弃物利用及多空间层次的资源化和能源化,是提升农业综合产值的关键。已开始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宁波)、生物质汽化制氢项目(青岛)及光伏农业项目。

我们按照以种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就地消纳的原则,合理布局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引导畜禽养殖与种植基地有效对接,利用畜禽粪污、秸秆生产有机肥;按照高质量、绿色、生态发展的原则,优先将稻草、林木树 枝、锯末等用于生物质汽化制氢,氢能源经济反哺传统农业经济;按照一产多收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用地及养殖用地上搭建光伏产业。推动形成农、林、畜牧、能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冷链仓储物流配套能力

以服务全国农牧产品的物流仓储为核心,构建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打造智慧型、标准化、信息化、多温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区,提供智能化仓储、自动装卸、智能分拣、无人仓储、自动包装、标准配送等服务,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将成为国家冷链农牧产品集疏平台、冷链共同配送平台、国内优质冷链产品金融平台、国家区域节点冷链产品大数据平台。

、生物质甲醇氢能

生物质甲醇,又被称为绿色甲醇,其能量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可再生新能源,且不增加碳排放。甲醇重整制氢是制氢成本全球最低,甲醇是把燃料电池的高效性和液体燃料的高储能,两者结合起来,这是目前和未来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绿色、低成本、储运安全的特点,符合中国国情。

生物质经高温(700~1000℃)热解可以制备合成气,再经费托过程制备成甲醇。对于煤化工产业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可以用来发电、制取甲醇或合成氨及其他产品。但就现在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来看,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的方案在目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焦炉气中氢气过剩,需要补碳,与生物质热解合成气结合,是一个双向互补。绿色甲醇作为能源转化中枢,能够降低碳足迹,助推氢能产业链“绿色升级” 流程上解决能源的清洁性问题,并起到拓展氢能应用产业链、降低碳排放、实现碳利用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七、森林生态康养产业

森林生态康养是大健康和森林旅游业高度融合的新板块、新模式、新业态,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主流商业综合体,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能级创新引擎。依托国家储备林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以森林景观、环境,食品、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载体),配备相应的康复疗养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康复、保健、渡假、运动等于一体森林医学(院)康复疗养和森林健康体验产业,促进森林康养、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Copyright © 2017-2024 陕西林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