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届杨凌农高会陕西省林业局展馆以“秘境陕西 ·祖脉秦岭”为主题,主要展现陕西林业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构建美丽家园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展示秦岭国家公园发展与建设成果,进一步宣传秦岭,让全社会了解秦岭、保护秦岭,提升秦岭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聚焦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省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
第一板块 陕西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
陕西处于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之芯、黄土高原之芯,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上,陕西一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黄土高原腹芯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补齐了全省绿色版图,向世界呈现出“陕西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陕西持续时间最长、最具雄心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在陕西由“黄”变“绿”的革命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陕西沙化土地治理中,石光银成为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的第一人,创办了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联合5乡8村302户的农民,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植养殖并举的办法,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治理荒沙、碱滩22.8万亩,累计植树4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石光银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又获得“七一勋章”这一党内最高荣誉。
第二板块 推行林长制 挺进深绿色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核心是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2019年,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安排,我省在咸阳、汉中、商洛三市启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印发后,我省立即行动,于2021年5月14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在覆盖我省2.2亿亩的生态空间,设5名省级林长,省委书记、省长任省总林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省副总林长,同时分别担任秦岭、巴山、关中北山、黄桥林区、白于山5个责任区的省级林长,明确到2021年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5%,森林蓄积量达到6.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35年,初步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
第三板块 秦岭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央领导同志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设立秦岭国家公园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已将秦岭国家公园列入《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全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陕西“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持之以恒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全面启动秦岭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秦岭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1659868公顷,涉及陕西省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渭南6市24个县(市、区)125个乡镇841个行政村;分布有脊椎动物847种,其中兽类143种、鸟类521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60种、鱼类123种;有秦岭特有种(亚种)1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种子植物164科1052属38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
秦岭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两部分。核心保护区面积9413.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71%,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面积7184.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29%,依法控制人为活动,允许开展部分项目建设。
第四板块 陕西植被覆盖卫星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陕西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绿色版图明显扩大,总体正在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近些年来,我局全面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第五板块 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
一、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支撑引领作用,2020年9月,陕西省林业局发布了《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并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签署《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研究战略协议》,组织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开展陕西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研究。目前已有“陕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格局、 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等46个课题立项,并取得初步成果。课题研究聚焦陕西生态空间实际,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全国树立起一面生态空间研究实践的旗帜,为实现陕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多贡献,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陕西方案。
2021年8月13日,省林业局与省社科联采取线上方式共同召开“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中期汇报会”。
二、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成果
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点推广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之一。主要内容为:提出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石质山地与秦巴山区3类不同区域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科学整地、苗木处理、造林优化模式配置、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及幼林抚育管护等。该成果解决了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技术组装配套难等问题,技术措施针对性强,示范应用效果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适宜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三、西藏阿里地区沙旱生植物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属于陕西林业援藏项目
由省林科院承担,是首次在高寒、干旱和盐碱地系统开展沙地柏、北沙柳和紫穗槐等12种沙旱生植物的引种栽培与驯化试验,筛选出适宜阿里地区生长的沙地柏、北沙柳、紫穗槐、花棒、杨柴、阿拉善白柠条和三七景天7种灌草。创新沙地柏、北沙柳、紫穗槐、班公柳等5项引种栽培技术,提出高海拔复合治沙技术及模式,形成沙旱生植物引种栽培技术规范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填补了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无常绿树种空白,有效增加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促进高海拔、高寒和高旱区及同类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成果
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点推广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之一。主要内容为:一是探明花椒种子不出苗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二是推荐了渭北地区花椒最佳育苗量,大幅提高苗木繁育质量。三是确定花椒丰产树形培养标准与整形修剪操作方法。四是提出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新建园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0%以上,栽后第3年挂果,第5年平均亩产55.6公斤。该成果已在我省渭南、咸阳、延安等花椒主产区及山西、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六版块 林业科技成果
一、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支撑引领作用,2020年9月,陕西省林业局发布了《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并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签署《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研究战略协议》,组织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开展陕西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研究。目前已有“陕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格局、 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等46个课题立项,并取得初步成果。课题研究聚焦陕西生态空间实际,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全国树立起一面生态空间研究实践的旗帜,为实现陕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多贡献,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陕西方案。
2021年8月13日,省林业局与省社科联采取线上方式共同召开“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中期汇报会”。
二、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成果
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点推广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之一。主要内容为:提出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石质山地与秦巴山区3类不同区域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科学整地、苗木处理、造林优化模式配置、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及幼林抚育管护等。该成果解决了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技术组装配套难等问题,技术措施针对性强,示范应用效果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适宜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三、西藏阿里地区沙旱生植物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属于陕西林业援藏项目
由省林科院承担,是首次在高寒、干旱和盐碱地系统开展沙地柏、北沙柳和紫穗槐等12种沙旱生植物的引种栽培与驯化试验,筛选出适宜阿里地区生长的沙地柏、北沙柳、紫穗槐、花棒、杨柴、阿拉善白柠条和三七景天7种灌草。创新沙地柏、北沙柳、紫穗槐、班公柳等5项引种栽培技术,提出高海拔复合治沙技术及模式,形成沙旱生植物引种栽培技术规范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填补了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无常绿树种空白,有效增加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促进高海拔、高寒和高旱区及同类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成果
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点推广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之一。主要内容为:一是探明花椒种子不出苗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二是推荐了渭北地区花椒最佳育苗量,大幅提高苗木繁育质量。三是确定花椒丰产树形培养标准与整形修剪操作方法。四是提出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新建园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0%以上,栽后第3年挂果,第5年平均亩产55.6公斤。该成果已在我省渭南、咸阳、延安等花椒主产区及山西、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七版块 祖脉秦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陕西秦岭是大秦岭的精华所在,东西到省界,南北到山体坡底线,范围面积5.82万平方公里,涉及6市39县;森林覆盖率72.95%,森林蓄积2.26亿立方米;是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种子植物3839种,脊椎动物847种;已建立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31个,森林公园49个,湿地公园11个,地质公园7处,风景名胜区15个,植物园1个;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达345只,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全球的7000多只,金丝猴、羚牛种群均突破5000只。
第八版块 珍稀动物标本展示区
主要展示“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羚牛和金丝猴,目的在呼吁广大群众“保护秦岭、热爱自然,共同建设好我们与野生动物的共同家园”。
第九版块 林业产品展示区
陕西林业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优质企业和产品